欢迎访问重庆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园地 > 创新基地 > 正文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学科介绍

作者:    发布者:向东    日期 : 2007-05-21

重庆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4年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为重庆大学培养了第一位博士。曾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庆市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是重庆大学“十五”“211工程”——“输变电工程及新技术”重点建设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学科为主要依托,已建成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工新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遥测遥感监控实验室以及重庆市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重庆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特色是:与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互为依托,在承担了大量的基础教学任务的同时,发挥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适应面宽、应用领域广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渗透,不断拓展学科内涵。学科研究涉及通信与测控、计算智能与应用、地质灾害监测及预报、电磁场理论与应用、电磁兼容与电磁生态环境保护、电阻抗成像、电磁除垢和阻垢、生物医学及生物信息处理、数字医疗仪器与设备、电力设备检测中的电工新技术、电能质量控制、变换器理论与应用、风力和氢能新型发电、汽车电器、无线传感器网络、电磁探测仪器、电缆调制解调头端系统(CMTS)、电缆调制解调器(CM)、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形成了“电工理论在通信与测控中的应用”、“电磁场理论和电磁兼容”、“电工新技术”、“电路、信号与系统”四个特色鲜明的主导研究方向。

  学科梯队主要研究骨干43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1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2名,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名,重庆市学科带头人6名。学科梯队中,教授(含博导)17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研究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81%。

  “十五”期间,本学科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52项,总经费3891万元。主要包括:发改委1项、国家“863”计划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项、国际合作项目14项、军工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75项。研究成果“特种通信系统”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鉴定委员会评价本系统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64篇,其中被SCI收录54篇,EI收录135篇,提交保密研究报告175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34本。

  在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科开放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吸引学生在课余参与课题研究。这些学生大部分被推免为硕士研究生,使得研究能够继续开展和深入,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到了本科阶段,也为参加国家、重庆市和学校的学生课外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